Categories
展览 建筑与城市

周游瑞士——九十年代之后瑞士境内的建筑

周游瑞士——九十年代之后瑞士境内的建筑

1992年,艺术家本·沃提尔曾在塞维利亚世博会的瑞士馆前写下这样一段煽动性的言论:“不存在瑞士这个国家。”他本想指出瑞士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却不料令人神经敏感。用同样的口吻,我们也可以说:“不存在瑞士建筑这个概念。”瑞士建筑的形象,尤其在国际上的形象,仍然定型于九十年代或者极简主义;然而在现实中,瑞士的建造会因所在的地区不同而有各式各样的区别。与其说“瑞士建筑”(把所有的建筑看为一个整体),不如说“瑞士的建筑”(没有一个统一的特质)更准确。

周游瑞士——九十年代之后瑞士境内的建筑」是瑞士建筑博物馆馆长安德里亚斯·鲁比首次领导的展览,展览充分表达了他对该博物馆的愿景:面向公众,当代,合作,关注整个瑞士。通过与全瑞士162个来自各个地区的建筑实践合作,瑞士建筑博物馆创建了一个瑞士当下的建筑地图集,整个瑞士被大型投影搬进了博物馆里。展览呈现了当今瑞士建筑师们所关注的主题、内容和策略有何异同。

策展人

安德里亚斯·鲁比(Andreas Ruby)

首展年份

2017

标签

当代建筑、瑞士

Categories
展览 建筑与城市

孟加拉流 ——孟加拉新生的建筑景观

孟加拉流 ——孟加拉新生的建筑景观

「孟加拉流」由瑞士建筑博物馆策划,它首次把孟加拉的建筑呈现给全世界观众。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宗教或者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潮流都会以建筑作为载体各自的建筑风格进行表达。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很多因地制宜的基本精神已经深入人心,甚至代表了当今建筑发展趋势的基础。现代主义建筑同样以此为基本原则,其中孟加拉国本土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穆扎如·伊斯兰。由于他的个人身份同时受到地方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影响,他将很多国际上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请到孟加拉开展重要的建筑项目,如:保罗·鲁道夫、斯坦利·泰格曼以及——路易斯·康。展览中穆扎如的原版图纸,是第一次在孟加拉国国外展出。「孟加拉流」主要关注的是当代孟加拉建筑的发展,如今这场建筑运动的主角,很多都是穆扎如·伊斯兰生前的学生、助手或者同侪,他们在近几十年建造了独立的建筑景观,用当代的方式发展了上一代提出的社会和建筑的议题。这一松散的建筑师群体,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来自全球多种多样的压力,集体为觉醒的孟加拉文化和建筑发声。「孟加拉流」将展出六十多个来自成熟和新生的建筑师的项目,这些项目由全球最知名的建筑摄影师之一伊万·班(Iwan Baan)纪录。

首展年份

2018

策展人

尼克劳斯·格拉博(Niklaus Graber)
安德里亚斯·鲁比(Andreas Ruby)
薇薇安·埃伦斯伯格(Viviane Ehrensberger)

标签

建筑运动、城乡发展、本土化、三角洲、国际主义

Categories
展览 建筑与城市

游:城

游:城

——游泳与瑞士的城市发展及城市生活

「游:城」是瑞士首个关注当代城市空间中某一特定的现象的展览——河泳,以及其所影响的城市改造运动。瑞士的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推动“河泳”这项运动的先驱,他们逐渐把自然河流内化成城市环境中可使用的公共自然空间,从此河流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休闲场所。世界各地多都对这种在自然水体中游泳的文化敬而远之,然而它们却能向瑞士借鉴城市可以如何开发河流这一空间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展览介绍了四个瑞士城市——巴塞尔,伯恩,苏黎世和日内瓦——独特的城市面貌和游泳史的发展,观众通过展厅里的沉浸式的影像装置,甚至能以一个游泳者的视角体验这四个城市的河流。展览还展出了当代全球各个城市推广河流游泳的项目:Flussbad(柏林)、POOL IS COOL(布鲁塞尔)、Thames Baths(伦敦)、Ilot Vert(巴黎)、Charles River Swimming Initiative(波士顿)以及+POOL(纽约),亚太地区的巡回展也将尽可能与当地相关的项目进行合作。

电子媒体艺术家尤尔·埃格利(Jürg Egli)为展览制作了沉浸式的影像装置,露西亚·德·莫斯特林(Lucía de Mosteyrín)为此次展览的项目摄影师。

策展人

克莱尔·法芙尔·麦克斯韦(Claire Favre Maxwell)

标签

城市、规划、游泳、生活方式

Categories
展览 艺术

原生艺术双年展

原生艺术双年展

瑞士原生艺术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馆藏有七万件艺术品:包括绘画、素描、雕塑、织物和写作。2013年11月,新任馆长莎拉·伦巴第(Sarah Lombardi)女士为现有馆藏特别发起了一系列的展览,将这些无价之宝展示给公众。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博物馆根据不同的主题展出此前从未曝光过的藏品,相应的图录令展览内容更加丰富。首届展览以“交通工具”为主题,2015-2016年的主题是“建筑”,2017-2018年的是“身体”;2019-2020年,第四届则邀请观众以戏剧的视角,更深层次地发现博物馆的藏品。

策展人

2013–2014 | 交通工具:安妮可·赞齐(Anic Zanzi)

2015–2016 | 建筑: 帕丝卡尔·让纳雷特(Pascale Marini-Jeanneret)

2017–2018 | 身体:古斯塔沃·贾科萨(Gustavo Giacosa)

2019–2020 | 戏剧:帕丝卡尔·让纳雷特(Pascale Jeanneret)

标签

域外艺术、原生艺术、交通、建筑、身体、剧场

Categories
展览 艺术

写作式绘画 ——当言语找寻它的出口

写作式绘画 ——当言语找寻它的出口

「写作式绘画——当言语找寻它的出口」是一个关于书写及其幽暗面的展览,它回顾了从二十世纪早期至今许多的艺术实践,它们抛弃了沟通,沉浸在一个难以辨认和言喻的世界。展览在探索手稿里固有的张力,游走于纯粹的语义学和这未知的领地之间——纯粹而繁复的图饰、下意识的创作、重复的标记和潦草的文书……所有的展品都留存在一片特殊而模糊地带,正如哲学家阿甘本所诠释的那样,书写的行为更关乎于述说的欲望而非述说本身,亦更关乎于意义的可能性而非重要性。写作超越了沟通,成为人存在的痕迹以及对自我的肯定,也是欲望的元素、对世界之神秘的隐喻。我们的学术研究侧重于人类原始的冲动,而不是书写交流的作用。我们面向其不受约束的一面,以其想象上丰富的可能性,再一次完全地回归到人类的天性。

另一方面,展览也着重强调了书写与权力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结构与性别的关系。展览在这个层面上呈现了对上世纪女性话语权状况的探索:自二十世纪早期,很多女性用强迫性的书写表达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它们多难以辨读。她们以此回应在父权世界中她们政治身份的隐形和社会身份的失声。对她们来说,写作的时刻是生命的瞬间,是私密的行动、存在的证明、自我认知的工具——更是一种反叛和艺术表达的乐器。

首展年份

2020

策展人

安德莉亚·贝里尼(Andrea Bellini)
莎拉·伦巴第(Sarah Lombardi)

标签

原生艺术、当代艺术

Categories
展览 艺术

独自与夜同行——H·R·吉格尔回顾展

独自与夜同行——H·R·吉格尔回顾展

很少有艺术家如H·R·吉格尔一般如此令人着迷,这是一个在平面设计和电影摄制领域如神话般的人物。他因创造了科幻电影《异形》(1979,雷德利·斯科特导演)中的外星生物而闻名世界,但在奥斯卡的聚光灯的背后,这个现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怪物却在吉格尔的生命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此次回顾展将从异形的魔爪里抢回吉格尔的作品,展现他在流行文化中标志性的艺术生涯。

瑞士艺术家H·R·吉格尔(1940—2014)丰富的艺术生涯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彼时他以超现实主义和密教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个人天地。这个世界是魔镜的另一端、是狂人的洞穴、是机械诡影重重之地。贯穿吉格尔整个制图、绘画和雕塑的生涯,他一直在对科技时代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进行回应,并发展出他命名的“生化机械”的风格,玩转生化和科技世界黑暗的意象。

H·R·吉格尔是二十世纪前卫的科幻艺术领域真正的大师之一,流行文化对他作品的热情从未减退。但随着艺术家的作品被他人重新诠释,他在学术圈的所获得的认可就被冲淡了,像他这样于科幻和流行文化而言如此重要的人物却未曾被写入艺术史书籍之中。「独自与夜同行」是对逝世的艺术家的致敬,也是对他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地位的质疑。

首展年份

2017

策展人

卡洛斯·阿雷纳斯(Carlos Arenas)

标签

当代艺术、科幻、电影、生化机械、赛博朋克

Categories
展览 艺术

对称性破碎

对称性破碎

我们官能所感受到的,仅是天地世间之毫芒。宇宙的基础本质,包括种种难以设想却左右世界运作的微小活动,始终玄妙莫测。然而拜近百年来新兴技术设备与科学突破之赐,我们对这秘隐的领域已有前所未见的认识,其中又以研究宇宙构成的基本属性、物质、法则的物理学尤为显著。

只不过,现代物理学对自然的表述,往往无视一般人是否能够理解:基本原理显得相互牴触,描述用语晦涩难懂,即便看似错综复杂的理论其实皆经过验证。但在这些情况中,艺术家和科学家往往可以藉由文物,让我们看到为了揭露、理解这些知识并将之回馈于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拥有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以其研究脉络为主轴,促成许多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全新合作模式 碰撞国际大奖」是一项CERN2016年至2018年间与英国FACT艺术与创意科技基金会(Foundation for Art and Creative Technology)携手合作的艺术旗舰计画──「对称性破缺」便是由此计画孕育出的展览。受邀参与此计画的艺术家在CERN实验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进驻,与物理学家、工程师、工作人员建立重要的对话与交流,并成为此独特的基础科学界社群中的一份子。此展作品为碰撞国际大奖的获奖艺术家在CERN实验室里费时进行的创作,体现出跨域交会的成果与结晶。

「对称性破缺超科学.艺术展」汇聚九件由国际艺术家创作的全新委托制作,探索复杂深奥的物理学语汇、为理解自然所设计的实验,以及由CERN 串联各方所起的加乘效应。展览透过这些涉猎广泛的艺术创作,重访科学领域最根本且富哲学底蕴的叙事。

首展年份

2018

策展人

莫妮卡·贝柔(Mónica Bello)
荷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基(José-Carlos Mariátegui)

标签

跨界艺术、科学、装置艺术、视觉艺术